3月2日,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刊發北京化工大學童貽剛團隊研究論文《用相關病毒模型篩選抗2019新冠病毒的老藥》。該研究以另一種對人體無感染性、與新冠病毒S蛋白有92.2%同源性的病毒作為篩選抗新冠病毒藥物的替代模型。
作為多年追蹤新冠病毒源頭的專家,童貽剛教授團隊在穿山甲身上分離到的一種新的冠狀病毒,該病毒與新冠病毒的親緣關係大大優於SARS病毒,是理想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篩選模型。團隊利用該模型篩選現有的藥物近2500種,通過顯微鏡下觀察藥物對細胞病變的抑製效果,發現和驗證了多種有效抑製冠狀病毒的“老藥”。經過反複試驗,確認“千金藤素”(Cepharanthine)效果最佳,該藥物抗冠狀病毒的半數抑製病毒劑量為0.98μΜ,對病毒入胞和入胞後均有強烈抑製作用,預期該藥物用於新冠病毒肺炎治療會有良好的效果。
已有文獻表明,千金藤素對新冠病毒家族的其他病毒(SARS-CoV和OC43)均具有良好的抑製作用,曾用於SARS臨床研究,這提示千金藤素是一種廣譜的抗冠狀病毒藥物,極有可能成為治療新冠病毒肺炎的特效藥。千金藤素已經被批準用於治療矽肺和腫瘤病人因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該藥為中藥活性成分,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國內多家企業具有該藥物的生產許可,可望立即生產以用於臨床試驗。
上述工作由童貽剛教授團隊成員範華昊副教授、宋立華教授、安小平高級實驗師、碩士生王立欽、博士生劉文麗、本科生劉振東完成。
童貽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