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祥團隊破解減數分裂交叉幹涉的分子機製

發布時間:2023-12-29瀏覽次數:171

減數分裂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所必需,同源染色體間重組是減數分裂的核心事件,既保證了基因組的穩定性又產生了後代的遺傳多樣性。根據經典的DNA雙鏈斷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修複模型,重組起始於程序化產生的DSBs,斷裂的DSB末端進一步切割形成3單鏈DNAsingle strand DNA, ssDNA),然後RPAReplication protein A)結合ssDNA防止其降解,RPA接下來被重組酶RAD51DMC1取代,形成由RAD51/DMC1包裹的螺旋狀單鏈核蛋白纖維,尋找同源染色體的同源序列進行配對,入侵形成重組中間體D-loop和隨後的double Holliday JunctiondHJ),重組中間體解開產生同源染色體間的交換(CrossoverCO)和非交換。

在大部分生物中,CO在染色體上非隨機分布。19世紀20年代,SturtevantMuller研究果蠅減數分裂發現染色體上緊密相鄰CO的數目遠低於預測的數量,並且CO之間的距離也比隨機分布更均勻,暗示存在影響CO形成和分布的潛在機製。1915年,Sturtevant首次將這一現象命名為“交叉幹涉”(Crossover interference),指的是一個CO的產生會抑製染色體上相鄰位置形成另一個CO的現象(Sturtevant A H. Zeitschrift für induktive Abstammungs-und Vererbungslehre, 1915, DOI: 10.1007/BF01792906)。然後,100多年來,雖然人們發現了多個蛋白參與這個過程,但是其作用的具體機製一直懸而未決。


隨著對減數分裂過程的進一步認知,研究發現真核生物減數分裂普遍產生兩類CO:幹涉敏感型(I型)和幹涉不敏感型(II型),其在染色體上的數目和分布受到嚴格的調控。已報到的大部分生物減數分裂產生的主要是ICO,受到一類保守的ZMM蛋白(Zip1Zip2Zip3Zip4Msh4Msh5Mer3)及MLH1/3調控。植物HEI10是酵母Zip3的同源蛋白,其突變導致ICO缺失。因其可以特異地在ICO形成的位置定位,也被作為動植物中ICO的主要標誌物。小鼠和擬南芥中的證據都表明HEI10的量與ICO的數目正相關,其作用機製不清楚。HEI10蛋白質最顯著的結構特征是具有N端保守的RING結構域,可能作為E3泛素連接酶發揮功能,但其直接的底物也仍然不清楚。

基於ZMM蛋白HEI10具有在CO位置聚集的特征,本研究首次通過實驗在體內和體外證明了HEI10蛋白質具有發生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的特性,該生化特性依賴於第70位絲氨酸(Ser)。Ser70點突變後與hei10 T-DNA插入的突變體表型一致,我們證明了該點突變可能通過影響蛋白質結構從而導致HEI10無法發生相分離。有趣的是,在煙草中共表達HEI10和其他ICO蛋白的時候,我們觀察到了HEI10可以促進其他ICO蛋白形成點狀的共定位信號,反之其他ICO對於HEI10蛋白質的聚集也有部分促進作用。但是這種相互促進現象並沒有在HEI10IICO蛋白之間發生。這就暗示了在減數分裂CO形成的過程中,ICO相關的蛋白質很可能是通過相分離的機製共同聚集於CO發生的位置,以促進ICO的形成(圖1)。利用這一機製,可以很好地解釋“交叉幹涉”現象,即相分離過程中小的蛋白質液滴逐漸融合成大的condensate,相鄰區域幾乎不會出現兩個CO。這和近期的細胞學研究有異曲同工之妙,研究者通過超分辨率顯微鏡觀察發現,HEI10蛋白在早期減數分裂染色體上由密集的小點逐漸聚集,隨著減數分裂進程,最終形成隻定位在ICO位置的大的點狀信號,該研究結合數學模型計算分析提出了HEI10在染色體上逐漸聚集的“粗化模型”。

此外,本研究還證明了擬南芥HEI10E3泛素連接酶活性,並篩選到了其底物ssDNA結合蛋白RPA1a,並揭示了HEI10的相分離對於RPA1a的泛素化降解具有促進作用。

1:相分離調控減數分裂幹涉敏感型CO形成的模型


綜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重組蛋白的相變機製,支持了前人對交叉幹涉提出的“粗化模型”,為一個多世紀前發現的交叉幹涉現象提供了合理解釋。由於HEI10以及ZMM蛋白質在物種中的保守性,我們推測這一機製在真核生物中也是保守存在的,這對於進一步深入理解減數分裂重組形成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万博英超狼队网官方网 博士生王天一為文章的第一作者,狗万外围充值 /嶺南現代農業生物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王應祥教授,華南農業大學王聰教授,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Gregory Copenhaver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華南農業大學尤辰江教授和賈倩副教授也提供了指導和幫助,狗万外围充值 已畢業的王宏寬和連啟超博士也參與了該項工作。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狗万外围充值 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嶺南現代農業生物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和華南農業大學“雙一流”建設經費的資助。




Baidu
map